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渐进的,没有人生而知之。幼时的我虽能背诵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,却未曾真正理解“传道”的伟大、“受业”的艰辛、“解惑”的意义;中学时听陶行知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却对老师无私的奉献无动于衷。直到那些我以为淡忘的往事在人生某个转角悄然浮现,才让我明白:总有人在关键时刻以智慧和爱,重塑了我的生命轨迹。
高一时的我,像着了魔一般沉迷于网络游戏,每晚打游戏到半夜,第二天上课打瞌睡,成绩一落千丈。终于,老爸拆了我房间的门锁,断了我的网线,砸了我的平板。那一刻,我声嘶力竭地对着他嘶吼,浑然没有注意到老爸突然老了许多,妈妈的眼角流出了眼泪。
在我与家人僵持不下时,班主任温老师的一通电话成了转折点。他没有训斥,而是平静地问我:“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游戏真的比现实的成就更让人快乐吗?你想为亲人做些什么?”这三个问题如投石入水,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。那天,我想了很多,想起了更像兄弟而非父亲的老爸,想起了总是问我明天想吃什么的妈妈,想起了我感冒发烧时急的团团转的奶奶,想起了收到三军医大研究生录取通知时欣喜若狂的表哥。
温老师的“启发式教育”真正触动了我。他没有说教,甚至没有告诉我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而是让我自己去思考。正如叶芝所说——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”。这种教育方式,正是教育家精神的体现——不以势压人,而是以问题点燃思考,以对话唤醒认知。
温老师的教育远不止于课堂。在清晨的第一缕晨曦中,他的身影已携着星光伫立讲台;在月考成绩单颤动的字符里,他的心跳比我们的呼吸更炽烈;在成为“最强一届”的铿锵宣言中,他点燃了我们战斗的烽火;在州河的粼粼波光间,他温柔的看着河水载着错题的纸船,随浪花一去不返。
这晨昏交替的守望,这冷热交织的期许,这刚柔并济的教诲,无不闪现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成长的关爱。
那段难忘的高三岁月里,每当我濒临崩溃,他总会在不经意间走到我身边,轻拍我的肩说:“累了就歇会儿,没事儿,大家都一样”。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让我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,让我有了重上征途的勇气。“以生为本”正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——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心灵的引路人。
在高考放榜时,他在光荣榜前笑了,眼角却含着泪花。三年的相伴终将分别,那个懵懂的少年将带着希望奔向远方,留给他的只有回忆和几根早生的白发。
如今,当我看到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争做时代大先生”的征文题目时,温老师的形象愈发清晰。他教会我:真正的“大先生”不仅是教授知识,更是在塑造品格;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,更注重教会他们做好人生的选择题。
教育是一场唤醒灵魂的修行,感谢我的“大先生”——温老师,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平凡之躯践行了伟大的教育家精神。让那个曾经沉迷游戏的少年,也有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“大先生”的机会和梦想。我会永远记得老师眼角的泪花和鬓间的白发。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会“捧着一颗心来,洒下漫天希望”,因为我们会追随他们的信念,像他们一样:用智慧传道,用耐心授业,用爱心解惑。我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漫天希望中的一束光,照亮更多迷途者的前行之路,这或许就是对“师者”精神最好的传承。
供稿:金瑞祺
编辑:杨陈
编审:周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