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天山脚下的红色畅想

发布时间:2024-11-28 作者:萨达凯提·甫拉提 编辑:预科教育学院 来源:2024级通识1班 浏览次数:

新疆,那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。壮丽的天山矗立,神秘的沙漠蔓延,广袤草原上骏马奔腾,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.......

8月底,告别家乡,告别父母,告别葡萄架下踏歌起舞的木卡姆、赛乃姆,告别了手抓饭、新疆馕,58名同学从新疆四面八方汇集,踏上了我们的长征之路——车行2800多公里,从新疆乌鲁木齐前往四川阿坝师范学院,开启属于我们这一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的一页!

2800公里,二万五千里,这是两段不同的距离,有不同的起点与终点,由两代完全不同的年轻人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。而在红军长征90周年的这个盛夏,两段不同意义的长征,穿过漫长的时空,在水磨古镇,在美丽的阿坝师范学院这个多姿多彩多民族的大学校校园里汇合、交织。

曾几何时,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、红军飞夺泸定桥等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地于我而言,还那么遥远,如今几个小时的车程,我就可以亲自去那里,用双脚丈量那段光辉艰苦的路程;曾几何时,四川硬汉刘伯承将军、彝海结盟的彝族领袖小叶丹,在我的头脑里还是那样模糊,如今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彝族同学,我听不太明白四川话的四川同学,让英雄的形象在越来越亲切、清晰;曾几何时,藏语于我就像外星语,今天在校园里听到藏族同学用母语交流,我想,90年前照顾红军伤员、抚养红军后代的藏族阿妈,就是用这样的语调表达他们对这支红色部队最纯朴的敬意与爱戴吧!

长征走过二万五千里,走过了回族、藏族、羌族、彝族、苗族、土家族的生活的地方.....在为百姓打天下、谋幸福的红色精神信念指引下,不同民族凝成一股绳,长征的胜利离不开红军内部各部队、各民族战士之间的紧密团结,创写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红色之旅。同样,我国西北边陲的明珠——新疆,也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宝地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、多种民族文化并存的大家庭。我们58个同学在2800公里的行程里,彼此关心、帮助、共同憧憬。校园里,月明星稀的夜晚操场上,藏羌锅庄、彝族达体舞,如今又将汇入我们的“赛乃姆”。月光铺洒大地,看到我们欢乐的舞蹈、明亮的歌声、青春的笑脸,那轮明月是不是90年前他们的初心与目光呢?

相比我们当下富足的物质生活,长征的艰苦卓绝难以想象,红军战士翻雪山、过草地、啃树皮,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顽强战斗。而我们的求学之旅也会遇到各种困难,语言交流、生活习惯、家乡的遥远......作为不同长征路的年轻人,每一代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使命,我们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。在学业上,我们应不畏艰难,积极探索前沿知识,像红军克服长征中的重重困难一样,攻克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。

长征,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丽史诗,虽已过去了90年,但长征精神是信念灯塔,长征精神是奋斗的动力,长征精神是团结的纽带,它犹如璀璨星辰,照亮雪山草地,照亮彝海苍山,照亮羌山藏寨,也照亮天山脚下、塔里木河畔,照亮整个华夏大地,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……


供稿:萨达凯提·甫拉提

编辑:旦真卓玛

编审:周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