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轮明月,万缕情思

发布时间:2018-09-25 作者:余佳怡、何琨 编辑:ADMIN 来源:1813班、1822班 浏览次数:

自古逢秋悲寂寥,秋天,在中国人眼中常常是悲戚的代名词。尤其是谪仙的那一首《秋风词》,明月高悬,寒鸦惊心,道尽了多少人在秋天的相思之苦?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也许是为了一解这相思之苦吧,中秋节应运而生,圆月如盘,代表的不正是团圆之意吗?久别之人,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重逢,所以中秋节,又叫做团圆节。

在我们华夏,月亮常常和思念、团圆联系在一起,而在日本,月亮也是爱情的代称。

据说,夏目漱石在学校做英文老师时,让学生把男女在月下散步时,把男子情不自禁说出的“I love you”翻译成日文。学生直接翻译成“我爱你”,夏目漱石却说,日本人才不会把“我爱你”挂在嘴边,一句“今夜的月色真美”足够了!也就是“月が绮丽ですね。”毕竟在日语中“喜欢”与“月亮”的发音是如此的相近。

抬头望月,清冷的光影朦朦胧胧,如梦似幻。

虽然阿姆斯特朗早就登上了月球,但我依然时不时会想,在月亮的背面,是否有一位不停砍桂树的樵夫,是否有招运的金蟾,是否有捣药的玉兔,以及……是否有住在广寒宫里的那位佳人。嫦娥,一想到她,我的心也碎了。李商隐诗里写: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她因何孤独?《西游记》里,天蓬元帅被她迷得神魂颠倒:“见她容貌摄人魂,旧日凡心难得灭,全无上下失尊卑。”她有着怎样的美丽?美丽而又孤独,谁不会为这样的倩影而倾倒呢?天蓬为她而被贬入凡间,也是能够理解的了。

如今普遍认为嫦娥是后羿的妻子,但其实最初的时候,两个人并没有任何关系。嫦娥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战国的《归藏》一书里: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,遂奔月。但到了西汉的《淮南子》中,后羿出现了: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嫦娥窃以奔月,怅然有丧,无以续之。这里也没说两人就是夫妻关系。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东汉高诱的一个注解:嫦娥,羿妻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嫦娥窃食之,得仙奔入月中,为月精也。就这句话,不但让嫦娥和后羿就此结为夫妻,而且也成了后世嫦娥奔月故事流传最广的版本。

神话,终究是为人而生的,神话的产生,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意。我想,之所以会出现嫦娥和后羿的神话传说,一定是也是因为当时人们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。也正因人们拥有复杂的感情,在中秋这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天,很多诗人都愿意为之吟诗作赋,或抒情,或讽刺,或赞美。

艾青《我的思念是圆的》:思念亲人的人,望着空中的明月,谁能把月饼咽下?

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王建《望月》: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
每一句,都让人的灵魂流泪。

一轮明月,倒影在水里,波光粼粼。化作碎片的,不仅仅是那一湾水月,还有情思。千万个碎片,就是千万缕情思。千万缕情思在中秋之夜,都凝聚在空中的那轮明月之中。

在中秋的这一晚,亲爱的你啊,又在思念着远方的谁呢?


编辑:杨陈

编审:孙正伟